找到相关内容616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

    修行的功德。像这样子虚空没有了,众生没有了,众生业没有了,乃至众生烦恼也没有了,我的忏悔愿力才没有。但是虚空不会没有,众生不会没有,众生业不会没有,众生烦恼也不会没有,那我忏悔的愿力也不会没有的,念念相续,接连不断,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。不会说拜忏,拜得累了。菩萨是越拜佛,越有精神;越忏悔,越欢喜,这才是真正的忏悔。发忏悔心都是菩萨,凡夫没有善根,就不会忏悔。 查看原文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875918.html
  • 秘密念佛略话

    之莲顿开,甘露之法常闻。斯惟藉无量寿援引之力,故一心不乱之唱名者,实秘密念佛之肝要也。虽深山樵子,海滨盐妇,苟能一心,称念南无阿弥陀佛,如念慈母然,昨日亦一心不乱,今日亦无人无我,念念相续,不必其明了本不生之理也,自成本不生之念佛。如是心行所至,忘其身躯,至于念念皆无,斯则一念即为往生之正因。若十念具足,决定往生无疑。论十念本横具于初之一念,则一念即可成佛,今一念竖开而为十念,须知亦究竟之事。此由...

    丰山法住僧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1186971.html
  • 问:念佛有哪些微妙道理?

    所以朝念暮念,行念坐念、念念相续,自然能成三昧,更不必另有所求了。念佛法门的微妙就在这里! ...呢?听到佛的名号,就经常记忆经常想念,用心称念,字字分明,前句后句,相续不断,行住坐卧,只这一念,没有第二念,也不为贪嗔烦恼等念头所杂乱。如《成就光明定意经》所说:“在环境寂寞中是一心,在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4204494698.html
  • 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光盘结缘信息

    乃至烦恼无有尽故,我此礼敬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   奉持功德   奉持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的功德-----------   是故善男子。汝于此义。应如是知。若有善男子善...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,称赞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“善男子!如来功德,假使十方一切诸佛,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,相续演说,不可穷尽!若欲成就此功德门,应修十种广大行愿。何等为...

    普贤菩萨行愿品|结缘|大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60044325666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略述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的发展

    系缘法界,是名一行三昧。”这就是说,所谓“一行三昧”,就是专注于无差别相的法界,达到念兹在兹,一心不乱,“系心一佛”,念念相续的境界。《文殊般若经》又说从称念佛名入一行三昧的方法,“欲入一行三昧,应赴空闲,舍诸乱意,不取相貌,系心一佛,专称名字,随佛方所,端身正向,能于一佛念念相续,即是念中,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,…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4341702.html
  • 浅谈无念无住无相

    学人执著佛性工清净心,他把心与性都理解为不离人们的当下之心念,人修行上提倡的并不是排除任何思虑、或观心看净也不是断绝心念与道冥符或返本归真的,而是念念不住,念念相续的无著、无缚、任心自运,所以慧能大师以“三无”来概括了他的禅学思想,本文就对“三无”作一些探讨。   一、无念   无念者于念而不念,这是说任心自念而不起妄念,也就是有正念而无妄念,经常保持正念不断,念念相续,这种心念,就是无念,如...

    悟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3.html
  • 略述坛经思想的源流及其特色

    见性体本来清净,因此说自性以无相为体。   2、无住为本   敦煌本《坛经》云:“无住者,为人本性,念念不住。前念今念后念,念念相续无有断绝。······念念时中,于一切法上无住,一念若住,念念即住,名系缚。于一切上,念念不住,即无缚也。此是以无住为本。”依坛经所说,人的本性是念念相续,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963071.html
  • 一念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一念之谛的解读

    是由众念构成;二是迁移不息,我们也可以说,人的心性是意识之流,如流水般念念相续。既然人的心性是意识之流,那么见“性”还需见“念”,但见“念”之念非认识式、肯定式的“见”,而是直觉式、否定式的“见”——...百物不思。人的本性为空寂,发而为心,而心的特点是往来起灭,绵绵不断,念念相续,故惠能云:“若只百物不思,念尽除却;一念绝即死,别处受生;是为大错”(《坛经·定惠品》),所以人不能无念,心不能百物不思,念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059916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简析

    “。这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以心之初动为世界生灭的根源是一致的,所以,可以简单地说“无住”就是“心动”。《坛经》说:“为人本性,念念不住。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,无有断绝。若一念断绝,法身即是离身。念念...一切法是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的。仔细观察起来:“昔物自在昔,不从今以至昔:今物自在今,不从昔于至今。”念念相续,这是生命的律动,然而其实质却是“法法不相到”,“性各住于世”的。人们不了解“知往物而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163800.html
  •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

    也好,按照各人的习惯,都要念得句句分明、念念相续。“念念”是一句一句相续地念下去,中间不能间断;“相续”是指在念头里面,除了念“阿弥陀佛”外,没有别的念头,这就是“更无二念”。   不过,如果不明了用“心”念的话,就很难明白这“句句分明、念念相续、更无二念”的道理了!我们除了早晚功课可以这么做以外,其余的时间,比如要到学校上学的、教书的、办公的、做生意的,各人有各人的事业,就是在寺庙里的,也都各有...

    徐醒民讲述 慧安、宜伦整理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213325954.html